
想經營品牌卻找不到主題?3 個阻礙你的原因&解決方法
如果說,世界上有一類人是因為興趣太多不知道該怎麼選擇,那麼肯定也會有另一類的人,是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。
上週發佈了這篇文章後,有讀者和我說,他不屬於多元熱情的人,但他仍然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麼,該怎麼辦?這讓我想起自己當初思考品牌定位時的茫然——單純想做喜歡的事情賺錢,但不太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,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始。
所以今天的文章,想就我之前的經驗和你聊聊:為什麼你會找不到自己想做什麼?或是,為什麼有了幾個選項卻遲遲沒有開始?有哪些原因阻礙了你?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?
為什麼你找不到自己的品牌主題?
#1 你嘗試得不夠多
如果你有看過品牌定位相關的文章,應該會發現大多數的內容都會建議你從「感興趣、有熱情」的主題開始,畢竟經營個人品牌是一場長期戰,沒有足夠的熱情作為動力,很難長久地跑下去。
但作為多元熱情者的相反類型,你也許一直以來都專精於某個領域(或是背負著社會期許只選擇單一選項),例如:只讀過類似的科系、只鑽研同一類書籍、只和同事或同學來往,所有和專業不相關的領域,你幾乎不太願意、也覺得自己沒時間去了解。所以,當你有一天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喜歡原先的選擇,你好像也沒有其他選項了。
💡 該如何解決?
如果你也是個目前手邊沒有太多選項可以挑選的人,我想和你分享:我如何從專一致志走向多元熱情——
基於從小就喜歡手作、繪畫的關係,我打從國中還沒畢業就已經立定志向要成為室內設計師(為什麼是室內設計師?可能單純覺得能夠佈置自己的家裡挺好的吧哈哈,覺得自己對服裝設計不感興趣、也不想當畫家,那不如就室內設計好了)
於是,我踏上 7 年的追夢道路——花了 3 年到台北外宿學美工、練技術,再花 4 年讀大學的室內設計系,卻在畢業前不久,發現自己完完全全不想進公司當室內設計師。我開始思考:
我喜歡&討厭這份工作的哪個部分:我喜歡概念發想、自己創造東西的感覺,但討厭畫施工圖、處理太過瑣碎的細節。 我有其他興趣嗎?我願意把它當作品牌主題嗎:除了設計,我還喜歡旅行,別人都說我談到旅行會眼神發亮,但⋯想作為主題嗎?嗯⋯我還是喜歡旅行這件事單純做為個人興趣。 我有沒有想嘗試但一直沒做的事:軟裝佈置(後來試過了,覺得我還是弄自己家就好XD)、遠距工作(嘗試一個月發現仍然不喜歡時間受限制)、經營 IG 帳號(試過旅遊插畫和健身,但一週內就不了了之)⋯,後來剩架設網站、學行銷、視覺排版、Branding 這些你目前看到存活到現在的類別了哈哈。
所以說,「沒熱情」這件事該如何解決呢?其實就是多多嘗試。
不要害怕試了之後不喜歡怎麼辦,你隨時都有權利翻轉原先的決定,不要讓過去的你侷限自己未來的方向;也暫時不要擔心這件事「有什麼用?」,興趣之所以是興趣,是因為你能夠從中獲得單純的樂趣,太快認定一件事是「沒用的」,等於直接扼殺了未來發展的可能性——畢竟,誰都不會想到賈伯斯輟學期間因興趣使然上的書法課,會造就後來操作介面優美的 Mac 對吧?

#2 你太快否定自己
如果說你已經嘗試了很多不一樣的事情,卻仍然找不到主題,那麼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你太快否定自己。
你不是沒有感興趣的東西,你可能已經發現自己好像有點喜歡手作、插畫、穿搭,或是喜歡和別人聊電影、喜歡在假日的時候逛逛文青小店⋯⋯,你覺得自己好像可以試試看!但有這樣的念頭閃過之後,你又馬上再下一秒否定自己:「這個主題真的可行嗎?」、「這樣的事情別人應該沒興趣吧⋯」、「這些東西別人都做過了,我有什麼特別的?」、「我真的夠資格嗎?」。等你把自己徹頭徹尾的打槍一遍之後,回過頭發現:哪⋯我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了。
💡 該怎麼解決?
從你目前可以做的「最微小的事情」開始——你希望有一天可以靠寫作賺錢?那麼先在 Medium 或方格子上註冊一個帳號吧!不知道該寫什麼內容?試試分享你的旅遊過程、自我成長、讀書心得、電影講評⋯看看哪一類你寫得最得心應手;想經營自己的插畫品牌?那先畫畫看簡單的圖像吧!
不要過於害怕他人的眼光,你可以先自己默默行動、等做好心理準備了在和朋友分享(我一開始也是誰都不敢講XD);不要害怕失敗,你可以先從自己能夠接受的小事開始,即便只是開了新的 IG、在痞客邦上打下第一篇文章,都是新的突破!況且,經營自媒體和個人品牌其實已經算是風險最低的創業了——你不用付出多龐大的資金就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平台、你也無需和他人簽訂契約⋯等等。甚至,如果你後來發現自己沒辦法接受,大不了帳號關一關,又回到原本的生活 XD
大多數的時候,恐懼都是我們想像出來的。所以,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,從最微小的事情開始,盡最大的努力——即便只有三分鐘的熱度,也會有三分鐘的收穫;同時,不要太快否定自己!畢竟,市場(觀眾)都還沒打槍你,你怎麼能夠這麼早就判自己死刑呢 😉
#3 你被完美主義綁架
OK,其實你已經選定了某個利基,卻遲遲沒有開始?因為你糾結在品牌名稱要取什麼、要不要架個人網站、LOGO怎麼設計、選哪個平台、還不知道該怎麼寫文章怎麼辦、SEO怎麼做、電子報工具該用哪個比較好⋯⋯。
你希望自己能夠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做滿,甚至打定主意如果沒想到好的品牌名稱、沒有創一個自己的 Instagram 就沒辦法開始,所以你開始大費周章地想出好幾個名字、學習社群行銷、架設個人網站,後來你發現自己不太知道怎麼寫文章,所以又付費上了寫作課⋯⋯,你相信有一天你學得差不多了,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把一件事情做好、做對,就能夠開始經營品牌。
💡 該如何解決?
如果你是完美主義者,我要跟你說:你真的、真的不孤單!因為我也是 XD
那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?我想和你分享我在《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》這本書裡看到,覺得很有共鳴的一段話——
我很久以前就學到,我不可能說服一個完美主義者放棄他的完美主義。
想排除這種個性特質所製造的路障,比較好的辦法就是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完美的完美主義者:知道什麼時候要做到百分之百完美,什麼時候只要做到百分之七十五或五十,什麼時候根本只要做到百分之二十五就夠。
每個人一天就只有 24 小時,扣除掉吃喝拉撒睡和上班,我們剩下的時間很有限,如果非得要每件事都設想周全、做到完美,那麼總有一天我們會把自己逼死,你的個人品牌也會在還沒開始之前就已經胎死腹中——可能是你後來已經累到沒有動力了、或是你發現想做的事情別人已經比你先達成,照完美主義者的個性,這時候肯定又有「我非得想出自己的獨特之處才開始」的想法,那麼⋯你究竟什麼時候才要開始呢 XD
適時放下對於完美的堅持(我也還在學習和調適),有些事情不需要一次到位,又或者說本來就很難一次到位,但我們可以從做中學、慢慢修正,讓自己走在成為完美的路上,讓原先的 20 分能夠進步到 60 分,再從 60 分成長到趨近滿分。

清晰度來自於實際行動,而非空想
Clarity comes from engagement, not thought. —— Marie Forleo
說了這麼多,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行動、行動、行動!(很重要所以講三次)
在經營品牌的過程中,我碰到很多人來詢問「定位」這件事,例如:「這樣的主題好不好?」、「這個想法 OK 嗎?」,我當然也非常樂意給出一些建議,但無論我或他人提出什麼樣的意見或想法,這個問題的操控權仍然掌握在你的手中,你是你品牌的駕駛人,只有你知道該為這輛車加什麼油它才跑得動、只有你知道沿途經過什麼樣的風景是你喜歡的、你未來想開往什麼樣的地方。
所以,不要僅僅呆坐在車子裡思考、讓自己陷入分析癱瘓,因為旅遊行程規劃的再完美周全,都還是難以預料會發生什麼意想不到的事;你該做的是轉動鑰匙、發動引擎,讓自己實際上路,也唯有這樣,你才能確定哪些景點想一去再去、哪些餐廳超雷最好不要再光臨 😝
最後,祝福我們都能在行動的路上,抵達自己想去的遠方:)
免費支持】如果你幫我拍手 5 下,我有機會獲得內容創作的酬勞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