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好迷惘! 如何善用人格測驗來了解自己?

內在探索

5/8/2021

嘿!你對未來感到迷惘、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嗎?幾十年的人生裡,我們都會碰到無數個難以權衡、卻又不得不做出決定的時候:也許是剛從學校畢業,不知道該從事什麼樣的職業;或是目前的工作做得不開心,卻又不清楚是否該冒險轉職⋯⋯。

我們在諸多選擇中徘徊不定,有大部分的原因源自於不夠了解自己:因為不夠了解自己,所以不知道該選擇什麼類型的工作;或是因為不夠了解自己,即便想轉換跑道,也不確定有哪些優勢是可以寫在履歷上的。

那麼,該如何了解自己呢?除了日常的自我探索外,人格測驗是許多人常用且熱衷的方法之一,因為它相對簡單而且有趣,但也有許多人會忽略測驗的本質,反被人格測驗所侷限。

因此,今天的內容想和你分享:做人格測驗前要注意的事、多項人格測驗之間的差異,以及我如何運用測驗後的結果來了解自己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對於「人格測驗」有正確的認知,也知道如何選擇適當的工具來增進對自我的認識,那我們就馬上開始吧! 🙂

人格測驗的本質:做測驗前要了解的事

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喜歡做心理測驗的人,應該對 DISC、MBTI、Big5、九型人格⋯⋯這些著名的測驗滿熟悉的,可能還測過不少次(我就是😂)然而,儘管網路上有這麼多種人格測驗,每種測驗的架構和理論也都不盡相同,卻沒有任何一項能將一個人的特性精準而完美地表達出來,這是為什麼呢?

因為人是極其複雜的個體,從外部到內部,我們的皮膚紋理、骨骼肌肉、思想、情感、直覺、意志⋯⋯都深不可測,即便近百年來人類的科學進步了這麼多,卻仍有許多難以窮盡的面向,而人格測驗也只是人們在自己僅有的認知下,所建構出來的思維模型和自我認知的工具而已。既然是思維模型,那麼它的本質便只是提供你一個視角,幫助你了解自己在某個面向所呈現出的特性。

若你想更了解「人格測驗背後的原理」,可以看下方的 TED 影片:

簡單來說,「做人格測驗」其實滿像「盲人摸象」:如果將我們自己比喻為故事中的「大象」,那麼「不同的人格測驗」則代表了「不同盲人的視角」,它們測到的結果都是我們的一部分,卻不是完整的面向。因此,在做人格測驗之前,有 3 件要特別注意的事:

  1. 無論是哪一種測驗結果都僅供參考,不要用來侷限自己或他人,或完全根據測驗結果來做重大決定。舉例來說:不要因為測出來是內向者,就覺得自己不能從事行銷或公關;或因為對方是 INFJ,就認定她肯定像林黛玉一樣多愁善感。

  2. 既然人格測驗只是工具,那麼對於是不是「完全準確」就不必太執著,更重要的是,你是否從測驗結果中看到自己有哪些好的面向與特質。

  3. 可以多做幾個不同的人格測驗,從不同視角了解自己,拼湊出比較完善的自我認知。

人格測驗的本質:做測驗前要了解的事

接下來便以我個人的角度,比較幾個常見的人格測驗之差異,分別是 DISC、MBTI、VIA 和 Gallup,這 4 種人格測驗可以大致區分為兩大類:

A. 以「性格特質」為主:DISC、MBTI

DISC 和 MBTI 的共通點在於它們都將人依照「內向、外向」劃分,再搭配其他維度分成 4 型或 16 型人格。也就是說,這個世界上會有許多人和你是同一型(就像身邊是雙魚座的朋友可能就有不少個)。關於 DISC 與 MBTI 的簡介如下:

  • DISC:由美國心理學家 Dr. Marston 提出,他認為人的性格可由「內向被動/外向主動」與「以事為主/以人為主」劃分為 4 種代表性動物,而這四種動物可再細分成 15 種模式。(點我測驗了解 15 種模式

  • MBTI:由 Briggs Myers 母女根據榮格心理學,將其內容簡化與詮釋後所提出,以四個維度「內向/外向」、「感官/直覺」、「思維/情感」、判斷/感知」區分成 16 型人格。(點我測驗

B. 以「天賦優勢」為主:VIA、Gallup

這兩者沒有將人分成內向或外向,而是直接從 24 種或 34 種優勢中,測出個人前 Top5 的天賦與能力。也就是說,世界上要找到 Top5 跟你完全一樣的人少之又少。關於 VIA 和 Gallup 的簡介如下:

  • VIA:由 Seligman、Peterson 與其他學者所研發的一套心理學工具,幫助我們測出正向性格。此分類法先定義出六種核心美德(智慧、勇氣、仁愛、心靈、正義、節制),再細分出 24 個性格優勢。不同的人生階段,優勢的排名可能有所不同,且這些優勢也和「天分」不同,並非與生俱來,而是可以透過學習培養。(點我測驗

  • Gallup:由美國心理學家 Donald O. Clifton 所開發,他認爲每個人都有 34 種特質與天賦,只是因先天背景或後天經歷不同,使我們在當下有某些天賦或才能特別突出,進而衍生出不同的思維模式、看待事件的詮釋方式、決策與行動模型。此測驗需付費(約 50 美金)測驗完會提供結果報告哦。(點我測驗

如果用「學校宿舍」來做譬喻:

  • 以「性格特質」為主的測驗,就像是房子裡你住得最舒適、最滿意的那間房(看你是比較喜歡安靜、隔音好的房間,還是喜歡離交誼廳比較近、隨時能和朋友聚會聊天的房間)

  • 而以「天賦優勢」為主的測驗,就是代表你房間內的傢俱、裝飾品或其他細節,它展現了你個人獨特的天賦能力(例如:你有很多藏書,可能代表你熱愛學習、有「學習」的天賦;或是你習慣保留許多舊照片、郵票和各種資訊,也許是因為你有「蒐集」的天賦)。

在做人格測驗時,你可以先從 DISC、MBTI 了解自己大致的性格特質,再根據 VIA 或 Gallup 認識自己的天賦與能力,並思考如何強化個人獨特性和優勢。

做完測驗,然後呢?

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況與位置,只是一個開始,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整合這些得出的結果,對自己有更全面而完整的認知。以下分享幾個我完成測驗後會做的事,供你參考:

STEP 1:歸納測驗結果

為了整合多項測驗,我會把測驗結果用關鍵字記錄下來,再將其分組。例如:

  • DISC(Objective Thinker):邏輯條理、善於思考、預先計畫(喜歡可控性)、獨立工作、搜集訊息、完美主義

  • MBTI(INFJ / INTJ):內斂低調、善於自省、關注願景、深度思考、組織新想法、事先計畫

  • VIA:洞察力/思想開明(深思熟慮)、熱愛學習、謙遜、正直負責

  • Gallup:學習(熱愛學習)、思維(善於思考)、完美(追求卓越)、紀律(組織條理)、成就(鍥而不捨)

以上的關鍵字可以歸類為:內斂低調熱愛學習善於思考關注願景組織規劃

STEP 2:製作自己的說明書

有了關鍵字之後,我會反思自己過往的經歷,為每個關鍵字下註解、製作個人的使用說明書,內容大致如下:

  • 內斂低調:偏好文字交流勝於口頭表達,喜歡一對一或人數少的交流方式,在社交後需保留個人獨處的時間。

  • 善於思考:熱愛學習,喜歡反思既有資訊、探究不同事物間的連結與可能性,提出假設並搜集資料求證。

  • 關注願景:比起具體事實,更喜歡縱觀全局、了解事情背後的含義、著眼未來願景與構思新想法。

  • 組織規劃:偏好事先計畫、安排時間表再有條不紊地執行;喜歡將資訊化繁為簡,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或做出決策。

STEP 3:保持日常覺察

最後,是即便有了自己的說明書,仍然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我覺察!畢竟,人格測驗都只是目前測出來的結果,而這些結果會受到你當下主觀的情緒感受有所影響、未來也可能因為經歷積累而改變,因此,我們還是要從日常中去觀察自己的狀態。

例如:「測驗說我是內向的,需要時常透過獨處來恢復精力,真的是這樣嗎?」然後帶著這樣的心態去觀察參加不同聚會的你、以及在家獨處的你,哪個狀態讓你更自在。

▎總結

了解自己是身而為人一輩子的學習,也是自己一生最大的責任,因為無論別人給了我們多少建議,最終必須作出許多重大選擇並為其負責的仍然是自己。因此,也許探索自我的過程很緩慢、時不時會撞牆或迷惘,但倘若我們能持續地向內挖掘、保持覺察、與自己對話,那麼最終一定會有所獲益!

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,能讓你在探索自我的路上有一點點啟發與幫助,也祝福你能越來越認識自己哦🙂

You may also like...
grren oliver tree

每月一封溫暖來信,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創作之旅
你會收到我的:每月回顧、創作花絮、推薦資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