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失衡時,自我療癒的 5 種方式

生活平衡

5/27/2021

嘿,謝謝你來到這裡。如果你願意的話,歡迎搭配下方歌曲一起閱讀 🙂近期台灣的疫情急轉直下,人們開始減少移動、堅守在家,行動受限的同時,也伴隨著對未知的茫然和焦慮不安。看著這樣的情況,總會聯想到去年也是這個時候,自己正歷經一段突如其來的低潮,對未來的一切不知所措,也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有些著急。

但也因為經歷過那些種種,才開始體認到:生命有時候會以出乎意料的方式,教會我們打破慣性,以不同的方式去生活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正在做的事。我生命中的意外是如此,這個對全世界有著巨大影響的 COVID-19 也是如此。

今天想和你分享的內容,就是我自己在歷經失衡時,療癒自我的幾種方式,其中不乏一些我推薦的書籍或資源,希望能幫助你重拾對自己的信心、也慢慢找回生命中的平衡。

那我們就開始吧!

#1 閱讀

比起拼命地追劇或滑社群帶來的焦慮,我更偏好以看書的方式療癒自己,總覺得只要打開書本,就彷彿營造了一處寧靜的港灣,能夠藏匿於任何嚮往的彼方,感受到平靜、安穩和愉悅。

這邊推薦 2 本我覺得能夠撫慰心靈的書:

  • 《有一種工作,叫生活》:疫情期間許多上班族都受到影響,其中不乏放無薪假或失業的人們,如果你也是對未來感到茫然的其中之一,我相信這本書絕對能療癒到你。直到現在,我都還記得當時在看這本書時心裡的激動,因為宛若在書裡看見自己的影子,也因為作者溫暖的文字,讓讀者內心裡的徬徨無措、惴惴不安都得以被安撫,它能夠引導你重新思考「工作」之於自己的意義,也能為你帶來一些活出理想自我的勇氣。

  • 《她們的創作日常》:這本書和《創作者的日常生活》算姊妹書,是一篇篇輕薄短小的故事,作者搜集了 143 位來自不同背景的女性藝術家之生活,讓我們可以窺探她們如何繪畫、作曲、寫作、編舞、雕刻⋯⋯等等。如果你也同樣身為創作者,應該會對這本書滿有共鳴,因為在其中可以看到那些凡是創作都會經歷過的掙扎,也可以透過她們的分享和故事,重新找回自己創作時的初衷。

另外,因為疫情期間圖書館都關閉,所以也推薦你 2 個我自己在用的線上圖書館 APP:

HyRead 電子書店

有註記、畫線、書籤等功能,目前有三種使用方式,有些可以免費借閱、有些可以用少額付費租借,或是直接購買電子書永久閱讀。

只要有任一縣市公共圖書館的借閱證,就可以註冊使用囉!借閱時間和地點不受限制,每個帳號可借8本書,借期14天。

iLib Reader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

#2 看影片

除了看書之外,也想推薦兩部影片:

《這一年,地球變得不一樣》

《尋找快樂的 15 種方法》

這部是由 Apple TV+ 所製作的紀錄片,也是我認為很適合在疫情期間看得影片,裡面記錄了「少了人類干擾」之後,大自然如何自我修復,動物們如何重新尋回生活本該有的樣貌。

不得不說,在看這部片時真的是特別感動!當我們因為受到疫情衝擊、行動受限時,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卻得以喘息、自然裡的萬物獲得復甦的契機,光是這樣想,好像人類短暫一兩年的休息和暫停,就都有了意義,畢竟我們影響了牠們這麼多年的生活,現在換我們稍微犧牲一下自由,也是值得的吧 🙂(但疫情期間還是要好好保護自己哦!)

是一位讀者和我分享的電影,主角海克(Hector)是一位心理醫生,有著優渥的工作和美女未婚妻,生活井然有序,但他卻發現自己不知道如何達到真正的快樂,於是暫別女友,踏上一段尋找快樂的旅程。

看完這部影片,印象最深的是裡頭大學教授所說的一段話:「當我們致力於追求快樂,就越不快樂;唯有讓自己沈浸其中,去感受和體驗才能尋得。因為快樂是我們真實經歷的副產品。」祝福我們即便在處處受限的環境下,都能去覺察生活中微小的事物,發現讓自己快樂的方法:)

#3 靜心冥想

只能待在家的日子裡,我覺得就好像是生命想教會我們向內關注的課題,當我們放下外界過多的雜訊、不再追趕他人的腳步、轉而將焦點放回自己的身體和心靈,就能夠避免焦慮。

也是在低潮期間,我嘗試了靜心冥想,發現這是能讓我找回安定的有效方法之一。它幫助我專注在自己的呼吸、感受,觀察腦袋裡總會出現一堆天馬行空的想法或負面情緒,但不捲入其中。在那個當下,我能夠對所有可能發生、或不會發生的事情,以及原先在內心翻攪的擔憂和恐懼都置之度外,而獲得平靜。

如果你也想嘗試冥想,但不知道怎麼開始,這邊推薦 2 個我喜歡的、聲音滿療癒的引導式冥想,幫助你入門:

#4 居家運動

疫情期間去不了健身房,又想要維持身體健康,當然還是少不了居家運動啦!基於我是一個很懶得自己排課表的人,我通常都會找已經安排好的一週課表,每天只要在固定的時間點開影片、邊看邊做即可

以下推薦 2 個我覺得整體質感不錯的影片:

是一位德國瑜珈老師,影片風格很簡潔,不太會講一堆話(我喜歡安靜一點的哈哈)。她的七天課表我覺得滿適合初學者,有著重於全身性的訓練,也有個部位分開的,且動作大多不重複;另外,有些動作比較困難的,她還會在旁邊附上一個簡單版的(超貼心)!我之前將七天課表跑過 1-2 個月後,可以感受到體能明顯上升,接下來就可以再換成強度較高的 Pamela Reif 課表。

也是德國人,同樣屬於安靜的影片風格,但強度比 Mady Morrison 高一點。我最喜歡她的地方在於,她每週會在 Instagram 上分享不同方案的課表,分別為:Beginner、30分鐘、45分鐘。Pamela Reif 也有出 APP,只要設置自己想要的方案後,就可以排好每天的課程影片,只要在 APP 裡邊看影片邊做運動即可,不用再點開 Youtube。

#5 建立儀式感

疫情期間去不了健身房,又想要維持身體健康,當然還是少不了居家運動啦!基於我是一個很懶得自己排課表的人,我通常都會找已經安排好的一週課表,每天只要在固定的時間點開影片、邊看邊做即可

以下推薦 2 個我覺得整體質感不錯的影片:最後,是建立生活的儀式感!其實以前我不太吃「儀式」這套,總覺得起床就起床,吃完早餐就要開始工作啦!為什麼還要做瑜珈、冥想什麼的(就是一個只懂得生存不在乎生活的女子😝)

但在失衡的那段時間裡,我很想嘗試一些會讓自己開心的事,所以開始將他人所謂的「儀式感」納入自己的日常:我會在起床後做簡單的瑜珈和冥想、吃完早餐後再開始工作,下午會在固定的時間點將工作收尾、關機,然後做運動。

後來才發現,原來所謂的「儀式感」不是拼命塞一堆別人說的「早上要做的N件事」,或是買一堆「看起來有儀式感的物品」,而是為自己的生活加入了一點喜歡的元素,懂得去感受與觀察自己每個當下的狀態,重拾對生命的掌控感。

所以,現在就找出你喜歡的事,然後將它們一點一滴地放進自己的生活裡吧!也祝福我們在不平靜的現況中,都能以自己的方式,找回內在安定的力量 🙂

You may also like...
grren oliver tree

每月一封溫暖來信,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創作之旅
你會收到我的:每月回顧、創作花絮、推薦資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