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 步驟轉化你的自我認同,形塑更理想的自己

自我探索

5/22/2021

生命的重點不在於發現自我,而是創造自我。——喬治・蕭伯納
Life
isn’t about finding yourself. Life is about creating yourself.

人類與動物最大的不同,在於人類具有創造自己的能力,而你對自己的認知會決定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:當你認為自己是一個「心態開放、越挫越勇」的人,面對問題時就比較能夠勇於突破;當你認為自己是一個「性格內向、不善言詞」的人,便會試著避免參與陌生場合。

由此可見,「自我認同」就像一把雙刃劍,它能夠成為你自我改善的一大利器,抑或削減你改變自我的能力。因此,今天的內容想和你分享:如何用 5 個步驟轉化你的自我認同,使其不再是阻礙你前進的絆腳石,而是促使你成長的加速器!

STEP 1:療癒創傷

轉化自我認同的第一步,就是要先療癒過去所留下的創傷。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創傷,有些創傷經過時間洗滌會逐漸淡化,有些則深埋在我們的潛意識裡面,在我們渾然未覺時形成自我設限的信念。

舉一個微小但常見的「數學創傷」為例,多數人小時候都有數學考不好、解數學題時怎樣都解不開的學習經驗,而這樣的經驗在歷經多次後會內化成一套自我敘事:我的數學不行,我不喜歡數學。

倘若沒有療癒創傷,我們就會繼續抱持這樣的信念生活,即便想創造更好的自己,也會下意識地認為自己辦不到:「我對這方面一竅不通」、「我沒有執行力」、「我不擅長與人交流」、「我不會寫作」、「我遇不到更好的人」、「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」⋯⋯諸如此類的念頭會紛至沓來,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,也使自身的想像力受阻,無法創造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、強大而令人興奮的未來。

因此,思考自己與未來的時候,不能讓創傷或情緒低點的狀況影響你,否則就會限制自己與未來的可能選項。而若想擺脫過去的創傷,我們便需要療癒自我,以下分享 2 個方法:

  • 尋找同理陪伴:有時候,光是把心中的創傷試著說出來、面對自己的情感,便能讓痛苦的經歷帶來成長動力。而分享的過程中,我們需要尋找有同理心的陪伴者,他不一定是你的家人或伴侶,但他需要能傾聽你的心聲,而不急著批評或給建議;你能感受到自己被愛、被理解、被包容和關懷,也是這樣的真誠對待與連結,能使傷痛獲得轉化。

  • 改寫過往經驗:如果你身邊沒有人(或你不習慣和別人訴說),也可以嘗試自由書寫,在筆記本寫下自己想療癒的事件,並思考:「『未來的我』會怎麼看待這件事?」、「他會怎麼想、怎麼做?」、「這件事帶來什麼正面影響?」。透過書寫改寫故事,能幫助我們以新的眼光重新理解事件帶來的正向意義,不再讓過去的負面感受與記憶主宰我們的未來。

STEP 2:創造未來

當我們已經能夠轉化過去的創傷、使僵化的自我認同鬆綁,就能夠更靈活地運用自己的想像力。現在,請想像三年後那個未來的你:

  • 三年後,你想變成怎樣的人?

  • 你會賺多少錢?有什麼樣的成就?

  • 朋友會是哪些人?

  • 平常的一天會是如何?

  • 會穿什麼類型的衣服?有怎樣的髮型?

  • 會做什麼類型的工作?處於怎樣的環境?

你可以將答案實際寫成一份名為「願景」或「未來的我」文件,甚至放上一些圖片將想像具體化,反映未來的你與未來的環境。以下是我做的願景板,供你參考:)

STEP 3:設計環境

到這一步,你已經改變對過去的敘事方式,也已經創造自己理想的未來。現在我們要將腦海中的想像落地,首要之務就是從周遭的環境做起!

環境會影響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,正如文化形塑著我們的身分、關係和性格,
我們在不同空間場合、與不同人相處所表現出來的行為、選擇、目標和生活方式都會有所不同。

因此,我們需要更有策略地安排自身所處的環境,你可以從 3 個策略著手:

  • 刻意忽略:將未來的自己不會穿的衣服、不會看的書籍、不會閱讀的資訊⋯⋯通通斷捨離,和過去的自己告別、有意識地選擇真正有益的事物,替未來的自己準備好適當的環境,並且在做任何選擇時,思考:這個決定會讓我更接近或遠離未來的自己?

  • 刻意提醒:善用一些方法來提醒自己,例如將改變自己一生的書籍放在顯而易見的地方、將願景板印出來貼在牆上,並附註一些可以激勵自己的名言佳句等等。

  • 強迫機制:在生活中安排一些能逼你採取行動、取得成果的元素,像是為任務設定截止期限、結交會激勵你進步的同儕、報名昂貴而不得不努力準備的運動賽事。

STEP 4:採取行動

當你已經安排好適當的環境,接下來就要開始動起來!我們要努力在日常實踐這個「未來的自己」,直到這個想像成真。以下分享 2 個我自己在生活中嘗試過的方法:

  • 未來預演:出自於喬・迪斯本札(Joe Dispenza)所寫的書《未來預演:啟動你量子改變》。內容從科學的角度驗證,透過冥想的方式拋棄過去、想像現在的你就已經是未來的自己,能夠幫助你更進入全新的角色;你會以新的思維模式、行為舉止開啟新的一天,也會因感受到幸福和喜悅提高自身能量,而更接近想要的未來(換言之,這本書就像是科學版的吸引力法則)。

  • 培養習慣:《原子習慣》一書中提及「你採取的每個行動就像一張選票,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一種人」,透過每天微小的行動來培養習慣,不只可以幫助你產生結果,也會增加你的自信,強化你渴望得到的身分。

PS. 《未來預演》《我的性格,我決定》共同之處在於:兩本書都提到要「拋棄過去的自己」加上「持續行動」才能成為「未來的你」。不同的是《未來預演》著重在以科學驗證「冥想能改變自身能量場」這件事,教你用冥想改變大腦,進而改變自己;《我的性格我決定》則相對簡單,沒有太多專有名詞,而是以比較平易近人的方式,像是提問、寫日記等等,引導你逐步向內探尋:)

STEP 5:定期回顧

最後,是定期回顧、重新評估與重訂目標。你可以思考以下問題:

  • 我現在的進展如何?

  • 在過去一個月,我做對的哪些事?

  • 接下來一個月,我想做好哪些事?

  • 我希望自己三年後有什麼成果?

  • 我希望自己一年後有什麼成果?

透過上述問題,可以幫助你以正向的心態檢視現況,獲得更多的自信和勇氣,也能協助你持續校正與強化自己的身分認同,往更理想的自己邁進!

▎總結:自我認同來自於經驗的積累

我們的行為反映了自我認同,而自我認同的形塑又來自於重複的行為,包括情緒、習慣、思維,以及我們對過去的詮釋與理解。正因為如此,改變自我認同必定是一個緩慢且漸進式的過程,我們無法在彈指之間就成為全新的人,但可以透過微小而持續的行動,在每天的日常裡都為「未來的自己」投下一張選票,慢慢形塑出理想而美好的自己!讓我們一起加油吧:)

You may also like...

每月一封溫暖來信,陪你走過生活起落與創作之旅
你會收到我的:每月回顧、創作花絮、推薦資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