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專訪|Sherry 雪瑞:「每個生命體驗,都會帶你走向寬廣而有智慧的人生。」
和 Sherry 相約的那天我們不約而同穿著白色 T-shirt,她拎著背包笑盈盈地朝我走來,一如既往的爽朗與燦爛。
年僅 25 歲的她已經擁有豐富的工作經歷,不僅在數位媒體業闖蕩過、也曾帶領電商團隊從零打造 B2C 電子商務網站,目前更身兼網站設計師、專欄作家等多重身份。她透過文字與聲音,在個人網站「 Sherriel 雪瑞」與音頻節目「跨界生活家」真誠而細膩地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,為生活有更多元豐富的想像。
▎從被動到主動,開啟新的可能性
「自學改變了我的世界,我也想幫助他人用自學開展出理想人生!」
這是 Sherry 經營個人網站的理念,同時也是她設計線上教練課《自學實戰力》的初衷。
早在大學畢業以前,Sherry 就意外地發現網路上其實有非常多的學習資源,當時的她就像發現新大陸般興奮不已,迫不及待地投入各種線上課程,開啟一連串探索式的自學體驗。
「我那時候沒有規定自己一定要上什麼課、在什麼時候完成,反而是選自己感興趣的,上完一堂課後發現又有其他想學的新主題,才這樣一路慢慢地挖掘下去⋯⋯」無目標地探索新知識,讓 Sherry 愛上自主學習的感覺,也為她開啟意料之外的機運。
「當時我上了很多數位行銷類的課,像是 Google Analytics、Google Ads,有拿到一些課程的認證,也有自學 WordPress 架設自己第一個個人網站,然後在上面分享一些關於生產力、心情、書摘類的文章,後來求職就是拿這個網站連結去應徵,也順利在畢業前就獲得三份正職邀約。」
對當時還是社會新鮮人的 Sherry 來說,能在第一次求職就擁有「選擇工作」的機會,她是滿懷感激的。這次的經歷對她而言,無疑是達成一個自學的小小里程碑,也是她開始體會到:原來,學習是可以輕鬆、沒有壓力卻又充滿成就感的!
而這樣驚喜又奇妙的機會並不止於此。

大學畢業前,Sherry 曾自學 SEO(搜尋引擎優化),並自發性地做了一份分析報告《如何改善貴公司的 Google 搜尋引擎排名?》給企業老闆,當作一次實戰練習。沒想到兩年後,這位老闆成為她事業上的貴人,邀請她從原先的數位媒體業轉戰電商營運和行銷,一同嘗試新興網路市場,從零建立一個電商網站。
「自學」這件事對 Sherry 而言不單單只是為了汲取知識,更是一種從「被動接受」轉為「主動出擊」的生活態度——不是呆站在原地等著學校或職場給你機會,而是願意主動爭取、讓自己擁有拿到機會的能力。敢於跨出第一步去摸索、挖掘新的可能性,即便過程磕磕絆絆,也是成長的一種。
但其實若真要回溯,Sherry 開始自學的契機來自於念哲學系。
▎思考框架的崩解
「大學念哲學系這件事,算是改變我人生的選擇之一。」Sherry 在思考後這麼回答。
「我以前是一個滿很固執己見的人,通常認定某個答案是對的之後,就會非常堅持自己的看法,不認為還有其他可能,但偏偏哲學系非常重視邏輯思考,我們考試考的都是申論題,每個問題背後都有它的前提和假設,我們再根據這些前提推導出比較適合的答案,如果今天這個假設改變了,那麼最終的答案也會不一樣。也就是說,很多事情它其實沒有標準答案,沒有一定要怎樣、一定不能怎樣,更何況現實可能根本不存在這些假設。」
這個認知打破了很多 Sherry 以往認為是「正確」的觀點,更瓦解原先從她的角度構築出來的世界。「也因為這樣,大一那年我整個大病一場,我覺得一切都很茫然,好像沒辦法繼續遵循一個準則前進。」
哲學式的思考就像一把鑰匙,解鎖了她原先被綁死的思維,為她開啟更寬闊的視野。後來,她開始不受侷限的飽覽各類書籍、倘佯在無邊無際的網路資源,在重新拼湊人生拼圖的同時,也用自學開拓出新的道路。
▎從證明自己到回歸自我
大學畢業後,Sherry 進入數位媒體業擔任內容企劃,除了每天都要看新聞寫文章、隨時確保網站流量都有維持在某個基準外,也要支援與企業合作的業務案件、嘗試內容採訪與直播。工作時數比預想的還要更長,但也是在那段日子,Sherry 奠定了快速吸收資訊,將其轉化為文章的能力,並對經營 FB 粉專、網站流量、搜尋引擎優化以及消費者對議題的喜好,都有了更具體的認識。
兩年後,Sherry 因為企業老闆的邀約,轉戰電商領域。
「當時老闆很想發展自己的電商網站,所以找我去他公司幫忙。我們成立了一個團隊,他還為了確保這個團隊能有自己的資金、成本可以管理和營運,特地將我們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公司,但可想而知壓力也很大,我們必須確保這個網站的營收能夠 cover 掉每位同事的薪水,還能有些盈餘。同時我也需要和國外的廠商溝通,協助將原本的英文品牌轉換成中文,再發想文案、跑行銷流程等等。」
「那時候的工時很長、節奏又快,我一心只想趕快證明自己的實力,所以很拼也很急、把自己的狀態搞得很累,還會暴飲暴食,一而再地忽略身體給的警訊,甚至曾經偏頭痛嚴重到半夜送醫。」
在外表光鮮亮麗的頭銜底下,Sherry 背負的是必須讓公司成長與負擔同事薪資的壓力,即便收入不錯,但長期處在高壓高速的環境卻讓她喘不過氣。
「我發現那陣子的自己過得非常不開心,後來等到初出茅廬的網站有了一定基礎後,就提出離職、買機票飛去美國。」

Sherry 說改變她人生的轉折有二,其一是念哲學系,其二就是去美國。
「那時候的我比較像是『逃離』的狀態,因為怕原先的公司會再找我回去協助,加上待在台灣很難不面對親友的詢問,多少會有一些壓力,所以就想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。我還記得自己當時一上飛機、坐在位子上就開始不停地哭,也不知道為什麼,可能因為身體已經累到一個極致受不了了吧。到了美國之後,也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會坐在庭院裡放空,感受不到時間流逝,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有種被抽離的感覺,覺得一切都好累。」
Sherry 形容當時的心境和情緒就像是一連串的骨牌效應,為了達到社會所謂「成功」的定義,不斷拼命地加班、熬夜、奔波,就只是為了證明自己「我可以」,最後卻因為身體受不了而放棄原先積累的成就與高薪。她說她不想再過這樣子的生活,但在當下也覺得一切都沒了。
「後來我開始慢慢調適自己,練習冥想、看身心靈相關的書,像是吸引力法則之類的,也是在那時候我發現冥想可以改善我的偏頭痛。」Sherry 提到,偏頭痛一直是她有生以來時不時會發作的毛病,只要稍微晚睡、狀態不佳,就會有偏頭痛的症狀,嚴重時還曾經蹲在馬路邊嘔吐。
「我以前其實很埋怨自己的身體有這樣的狀況,我會覺得『就是因為偏頭痛拖垮了我!』、『就是因為偏頭痛我才沒辦法實現夢想、達到我想要的成就!』我覺得它是阻礙我成功的絆腳石,所以我一直對這件事充滿怨懟,但在美國休養的那段時間,我發現自己可以透過冥想去改善偏頭痛這件事,也開始學習與它共處,並感謝我的身體會在我狀態不好的時候藉由偏頭痛給我一些警示。
「我還記得,有一次我因為工作的事情需要來回奔波,忙到我覺得自己的偏頭痛又快發作了,但我當時試著和自己的身體對話,我跟它說:『我知道你很累,我很謝謝你這麼努力,但今天還有一些會要開,需要你再撐一下,我會好好善待你,會多喝水、也不會亂吃不好的食物,我們再努力一下!』然後很神奇地,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偏頭痛沒有發作,也是那時候我開始意識到:身體是我的夥伴,困擾我很久的偏頭痛則是它對我發出的警訊。」

▎放下成見,收穫更豐富的故事
在美國的那段時間,Sherry 不只學會與自己的身體共處,也開始練習用不帶標籤的眼光去認識他人,發現原來身邊有很多有趣的人存在!
「以前的我會把身邊的人看作威脅,下意識地拿自己和他們比較,覺得自己不夠好,所以才需要拼了命想證明自己的能力。但後來發現,撇開那些職稱與頭銜,他們其實都是很有趣的!像是我後來才知道,原來有一個親戚對威士忌特別有研究!你只要和他聊到威士忌的話題,他的話匣子就會大開,跟你聊威士忌的種類、它們如何釀製、有哪些書可以看⋯等等,真的超有趣!」Sherry 和我分享這段經歷的時候,眼神裡帶著驚奇與欣賞,就像她如今面對很多事物的態度一樣。
自認識 Sherry 以來,她總能從感激與品味的角度出發,領略每一件發生在生命中的小事,也許是憑感覺進去一間很棒的小店、意外遇見同校的校友和她分享自己的故事、在本該喧囂嘈雜的市區找到一間靜謐的餐廳,或僅僅只是在書店發現一本書解答了她長久以來的困惑。這些意外的巧合於她而言都是特別美妙的事,而每次聽她興奮地描述這些看似平凡不過的日常,我總會想起《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》這部電影裡的一句話:
There’s never nothing going on, there are no ordinary moments. 世事隨時都在發生,每一刻都值得珍惜。
也許正因為 Sherry 不再只是急於追求目標、努力證明自己,而是學會過好每個當下,才能夠感受這麼多美好的事物。
▎生命裡發生的一切,都是最好的安排
在訪談的最後,我問 Sherry:「如果要你為自己的人生故事下個結論,你會說些什麼?」
「我覺得人生經歷的所有體驗,無論是痛苦或是快樂的,都是為了讓我們活得更寬廣而有智慧」
歷經哲學系的自我辯證與邏輯思考、用自學摸索出人生道路,再從不斷向外證明自己,到向內省思的過程後,Sherry 真誠而堅定地說出這段富含哲理的話,就像她深信所有的經歷都是為了成就更有智慧的人生一樣。
而對我來說,她本身就是一個溫暖如光又深具智慧的存在:)
【免費支持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歡迎幫我拍手 5 下,給我一點鼓勵哦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