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何謂視覺行銷?如何擬定行銷策略?
你有想過為什麼 Instagram 越來越火紅嗎?許多企業和個人創業家都想用社群平台打造品牌的原因是什麼?
除了因為受眾都在使用以外,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:視覺化。
在我們日常生活中,每天都會接觸到和「視覺」有關的事物,例如廣告招牌、DM,或是社群媒體上的貼文等等,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有價值的內容加上吸引人的視覺等於行銷成功的關鍵!常常一張照片或 GIF 圖就勝過千言萬語(所以梗圖常常爆紅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😂)
除了 Instagram 以外,其他像是 Youtube、Pinterest 等偏向視覺內容的平台也越來越受大眾喜愛,更容易引起病毒式的傳播,因此今天的內容就會帶你認識:
- 何謂視覺行銷?
- 視覺化內容的類型
- 如何擬定視覺行銷策略?
一、什麼是視覺行銷?為何大家都愛視覺化的內容?
視覺行銷簡單來說,就是透過視覺的方式(影片、圖像、圖表⋯)呈現你想傳達的理念、行銷你的品牌,讓你的品牌能夠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。
有科學研究指出,視覺佔人們交流形式的93%,且視覺化的內容被分享的可能性是其他形式的40倍!
Column Five 認為視覺化內容之所以這麼受歡迎的原因,是因為有 3 點優勢:
- 有吸引力:比起文字,圖像可以經由設計更精簡而準確地傳遞訊息,也更能抓住眾人目光,甚至鼓勵人們採取行動。
- 容易理解:大腦處理視覺的速度比文字快 60,000倍,表示我們理解圖像的速度比閱讀還快很多!
- 記憶停留:有數據顯示人類對於三天內閱讀的純文字內容只會記得10%,但如果搭配圖像就可以被強化記憶到65%!巧妙的運用視覺,可以把概念等無形的訊息變成具體的畫面,讓人們對你的品牌印象更深刻!
以「圖文不符」為例,他們就非常擅長把一些對我們日常很重要、卻沒被探討的議題用視覺化的呈現出來,先丟出圖像抓住觀眾的目光,再來談談「資訊」這件事。
二、視覺化內容的類型
常見的視覺化類型有以下幾種,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適當的類型達成行銷目的。

#1 圖片
包含攝影照片、拼貼、梗圖、漫畫、海報等各式內容,有非常大的空間可以發揮,也是人們很常使用的呈現方式。
對於寫長篇文章的部落格來說,可以利用免費圖庫找到適合的圖片營造氛圍,讓整篇文章活起來,不再死板板;而善用梗圖則可以幽默好笑的方式說出品牌故事,引起觀眾共鳴。
像是之前很紅的「返校」電影,就吸引了各路小編絞盡腦汁的跟上這波海報哏,掀起P圖熱潮 😆

#2 GIF 圖
是用視覺說故事的最佳典範,介於動畫和圖片之間,可以用來捕捉剎那間的逗趣畫面,只需要幾秒鐘就能夠表達一個完整情境(我自己就曾看著館長的 GIF 圖笑超久🤣)

#3 簡報
可用於各種場合,例如演講、開會等等,因為融合了視覺排版、圖像和簡短文字,能在深入探討議題時吸引觀眾注意力,甚至成為促進觀眾參與的契機。
以大學生為主要受眾的學習型社群「讓狂人飛」,當初就是透過懶人包製作、簡報設計的方式在一年內獲得超過 55,000 個讚,更在三年後累積 6,000,000 個自然觸及!
#4 資訊圖表
是用來傳達數據與研究結果的重要工具。當冷冰冰的數字經過轉化變成圓餅圖、長條圖等視覺模型,不但讓人更易於理解,也更容易被分享和流傳。
#5 影片
包含各式長短影片,像是Youtube、IGTV 等等,加上聲音、口頭描述可以比圖像更容易讓觀眾理解,但要注意的是,隨著人們的注意力下降,精彩部分要放在前10秒才能夠吸引人們持續觀看。
三、如何擬定視覺行銷策略?
說了這麼多,視覺行銷到底要怎麼做?你要考慮以下幾點:

#1設定目標:
- 你希望內容可以帶來什麼價值?
- 你希望受眾看完內容後採取什麼行動?
做每件事之前都要設定目標,才知道你要選擇什麼方法和策略,才可以比較快到達目的地,而且目標應該要具體。
舉例來說:「我想讓觀眾看完簡報覺得我很棒」不算具體目標,而是應該改成「我想讓觀眾看完簡報可以學到職場上的軟實力(價值),甚至分享給他的朋友(行動)」才算夠具體。
#2 了解受眾:
- 你理想的觀眾是誰?
- 他們會看什麼樣的內容?
- 你的內容能讓他們理解並感興趣嗎?
平常就要花時間多和觀眾互動,知道他們大概是怎樣的一群人?有什麼特性?明白他們的喜好和痛點才能對症下藥,做出讓他們有共鳴的素材!
舉例來說:一樣都在講穿搭,有些人偏好比較寬鬆、舒適的剪裁,有些人則喜歡比較貼身、可以展露身材曲線的服飾;有些人會特別針對矮個子做穿搭教學,有些人則會特別傳授厚片女孩的顯瘦搭配!
#3 選擇平台:
- 目標客群會在哪個平台出沒?
- 這些平台的優勢與特性是什麼?
- 它們的發佈形式形式與規格為何?
每個平台都有它獨特的個性,它們各自適合的圖像和影片尺寸也不相同。
舉例來說:
Facebook 以文字為主要傳播媒介,也有圖片和影片等形式,能夠用多元的方式更完整的傳遞資訊,但因為商業廣告的增加,讓平台比較傾向公眾化,使用者比較常用來獲取新知。
Instagram 則以圖像為主要溝通方式,非常強調視覺效果和興趣的連結,讓使用者之間因為有相同的話題而更加緊密。
而 Youtube 以影片為主要傳遞的媒介,是使用者接收資訊的方式,和其他社群平台相比,情感交流的功能就比較不明顯。
四、案例分析 - 臺灣吧 TAIWAN BAR



後記:視覺行銷的內容都要很精美嗎?
以往傳統的視覺行銷有個迷思,就是在製作內容時會過度追求精緻、美好的設計,而忘記在資訊講求效率的今天,人們其實沒有很在乎你的圖片是不是百分之百完美,他們更在乎的是資訊來得及不及時?我對這樣的內容有沒有共鳴?
因此,與其不斷地追求「好看」而忽略時效性,不如思考什麼樣的素材符合你的品牌調性?產出的視覺內容能否引起觀眾的興趣,進而產生互動?才是更好的行銷方法哦!
以 IG 經營者「A RAY」為例,它的創作也許不是每張圖都很精美,但卻都超有梗!會從生活的角度出發,甚至搭配時事引發共鳴,像之前畫總統蔡英文的貼文爆紅後,又有了新貼圖 😂